演讲环节
张婷
各位同大家早上好,我是张婷,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咱们四行中的“笃行不怠”。
“笃行不怠” 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在工作中,这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笃行不怠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坚定方向。一个清晰的规划和计划,是成功的起点。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朝着它持续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好的结果。
其次,要坚持不懈,拒绝懈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难免会有放弃的念头,甚至抱怨连连。此时,不妨换个思维,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在调整中重新找回状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切不可怨天尤人。
再者,我们身处百益这个大家庭,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就像之前评选活动,我能在前面毫无顾虑地全力 “输出”,离不开后面小伙伴们打下的坚实基础。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力量。
新的一周,愿我们都以 “笃行不怠” 为信条,用行动书写成绩,用坚持赢得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范小雪
大家好,我是范小雪。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知行合一”。
这一思想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首次提出,核心在于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性。只知不行,便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然而,行而不知,同样会让人在行动时毫无头绪。
这里有个小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从前,有一位渔夫,捕鱼技术高超,每次出海都能满载而归。儿子长大后,渔夫决定带他出海传授技艺。第一天,他们来到海边,渔夫详细地向儿子讲解了捕鱼的方法,强调了观察水流方向、鱼群动向以及正确撒网的重要性。可这一天,儿子只是听着,并未实际动手操作。
到了第二天,渔夫让儿子独自撒网捕鱼。儿子随意地将网一撒,渔网歪歪扭扭,自然一无所获。儿子抱怨道:“这太难了,还是您来吧。” 渔夫听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只是知道方法,却不付诸行动,永远也学不会捕鱼。”
第三天,渔夫依旧坚持让儿子自己捕鱼。这一次,儿子虽然努力尝试,却不小心把渔网弄破,鱼都跑光了,他十分沮丧,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但渔夫没有妥协,不断鼓励儿子继续尝试。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践,儿子终于掌握了捕鱼的技巧。有一天,儿子在捕鱼时感慨道:“真正的知识源自实践,而非书本。”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知行合一”的道理: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并不存在先后之分,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收获宝贵的知识。
王潇
大家早上好,我是王潇。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笃行不怠”。我特别钟情于这句话,因为它蕴含着对坚持与时间力量的坚定信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在支付宝里有一个蚂蚁种树的小项目,它已默默坚持了许久。很多人闲暇时会点进去收集绿色能量,种下一棵棵虚拟小树。但倘若没有特意去关注后续进展,或许都不清楚这个小小的举动在现实世界中引发了多么惊人的变化。只要去搜索相关资讯,就会发现其带来的改变超乎想象。
十年前,第一棵梭梭树在阿拉善沙漠种下,那时没人能预见手机屏幕里的虚拟树苗,竟能对世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如今,在阿拉善沙漠,一座由超过 1 亿棵树构成的绿色长城已然伫立,长久以来为我们抵御沙漠风暴。这便是坚持的力量,如同一种神奇的魔法。曾有一位内蒙古牧民说,以前每年沙漠沙丘都会向他家逼近 3 米,他满心忧虑与无奈。可十年后的今天,他和骆驼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清晰看见回家的路。
这就是大家点滴贡献汇聚而成的 “时间魔法”。世界不会轻信空洞的口号,唯有凭借持续不断的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际行动,做到笃行不怠,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变。蚂蚁种树这件事,对每个人而言,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日常之举,但当大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不断积累,最终必然会引发质的飞跃。
如今在阿拉善沙漠,肉眼可见沙漠大幅退去,超过 200 个湖泊重新焕发生机,一百多种野生动植物也再度回归这片土地。这些可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源于我们在手机上收集能量、选择绿色出行、坚持运动等日常行动所带来的积极改变。当一个群体都坚信坚持的力量,当笃行不怠成为群体共同的信仰,必将为世界带来震撼人心的变革,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
领导分享
管理咨询事业部总经理 董锋华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和我的工作经历有关。
“管理” 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可管理究竟是什么?感觉挺抽象。虽说常听人说管理就是服务,但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管理是可以具象化的。
我之前从事出版发行工作,那时,我们和成都一家颇具规模的商超合作紧密。
这家商超在成都影响力极大,最早在春熙路开设门店,后续又有了双楠店等。令人惊叹的是,它作为一家大型连锁商超,其全球销售业绩最好的门店,居然是咱们成都的双楠店。
相信大家都去逛过这家商超,对它有什么印象呢?是不是觉得人多、服务好,还干净整洁?我第一次与它合作,就深刻感受到了它管理的严格与标准化。
就拿我们供应商来说,要进入这家商超的卖场,得先接受一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掌握特定的基本文明用语,而且要用特定外语表述;还要会唱商超内部的特定歌曲。从后场进入卖场,地上有两个脚板印,员工必须走专门通道;从卖场到后场,要站在脚板印上,面向卖场鞠躬后才能离开。
有一回,我在卖场查看产品,突然所有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都整齐划一地开始打扫卫生。我很纳闷,没有领导吩咐,怎么能这么统一呢?后来才知道,是音乐在指挥。这家商超有不同的音乐,对应不同的指令:放某一首音乐,就意味着要打扫卫生,所有人马上放下手头工作去执行;另一首音乐响起,就表示外面下雨了,各专柜和服务台会立刻给顾客准备雨伞,工作人员还会贴心提醒;还有的音乐,是用于迎宾或送客,告知卖场即将结束营业。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该商超给每个商家划定了指定区域。楼层主管对每个商家每天、每半天的销售额了如指掌,对进销存的情况甚至比商家自己还清楚。他们每周会对商家进行评效评价,要是连续两个月评效低于规定排名,要么汰换供应商,要么调整商家位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家商超东西价格不低,却依然人潮涌动。
此外,这家商超在管理上还有创新。就拿超市区域来说,以前和其他超市差不多,只是商品品质稍高。后来,它率先对生鲜和食材进行分时段分类,比如把鱼香肉丝所需食材做成半成品;水果剥皮分份;一层的商品都提供免费试吃。这一创新举措,引得众多同行纷纷效仿。
还有个细节,这家商超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上面记录着每层楼每个商户经营的产品类别、位置,以及卫生间位置。在卖场里,只要你向工作人员问路,他们都能精准地告诉你位置,这就是具象化的管理。
最近,我接触到一种很厉害的思维方式——农民思维。大家想想,农民种庄稼,到了播种时节,就按时播种;该灌溉、施肥的时候,也绝不马虎。在庄稼生长过程中,精心呵护,不会因为天灾人祸、自身懒惰或其他因素就放弃。大家见过有农民种地,不管不顾,既不灌溉、除草,最后也不收割的吗?答案肯定是没有。
把这种农民思维映射到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要把我们所做的事。一旦开始,就要勤加照料,浇水、施肥、除草。过程中,不要过于焦虑事情进展不顺利,要学会等待,就像静待花开。但前提是,我们得把 “种子” 种好,给予它足够的养分、阳光和时间,如此,它才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或是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