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益鼎盛集团】周一例行早会

演讲环节

微信图片_20250430144140.png

代述梅

 

大家好,我是代述梅,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躬体力行,笃行不怠”。

“躬体力行”这一表述,源自郭沫若先生的文章,它强调的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而“笃行不怠”则出自《礼记·中庸》,意指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地追求目标。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屠呦呦女士。在青蒿素尚未被发现、全球疟疾肆虐的艰难时刻,屠呦呦女士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科研一线。她亲自带领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实验室中摸索、尝试,从无数种原料药中筛选、提取,最终成功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乃至全球医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这,正是“笃行不怠”精神的生动写照。

再来看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为了让山区的女孩们能够接受教育、改变命运,张桂梅老师不辞辛劳,亲自走进每一个女孩的家庭,耐心说服家长,让女孩们重返校园。她不仅言传,更以身教,亲自参与到教学和管理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躬体力行”的真谛。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无数山区女孩得以走出大山,考入心仪的大学,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这两个案例,不仅是对“躬体力行,笃行不怠”精神的完美诠释,更是对我们工作生活的深刻启示。在工作中,我们应当以屠呦呦女士和张桂梅老师为榜样,将这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每天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不敷衍、不推诿;同时,也要注重细节,从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小环节做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微信图片_20250430144146.png

 

张莹

 

大家早上好,我是张莹,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待客有温度”。

在服务行业,“客户至上”的口号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能触动客户心弦的,并非那些刻板的标准流程,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细腻关怀。这些关怀,源自真诚的微笑、耐心的倾听,以及超越客户想象的贴心行动。那么,何为“有温度”的服务呢?

在我看来,“待客有温度”绝非简单的微笑服务或礼貌用语堆砌,而是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需求,甚至在他们尚未开口前,就已预判并准备好那份专属的惊喜。比如,在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若能敏锐注意到带孩子的客人,主动递上儿童车,这份体贴便是对“有温度”服务的生动诠释。再如,餐厅里,服务员留意到顾客的几声轻咳,递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水,这份无声的关怀,同样温暖人心。

提及“有温度”服务的典范,海底捞无疑是绕不开的名字。在海底捞,顾客不仅能享受到美食,更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生日时,有精心准备的蛋糕、欢快的生日歌,还有那一张张定格幸福瞬间的照片;特殊日子里,哪怕只是无意间提及的哀思,也能得到一束洁白菊花的默默陪伴。这样的服务,早已超越了餐饮的范畴,它触达的是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是对客户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待客有温度”呢?

首要的是,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客户的每一个细微举动。客户频繁看表,或许正焦急于时间的流逝;面对年长的客户,我们更需放慢语速,耐心解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其次,主动关怀,用一句简单的问候或关心,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天气转凉,一句“注意保暖”的温馨提醒;工作间隙,一句“最近工作还顺利吗”的亲切询问,都能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关怀。

最后,超越期待,提前预判并满足客户的需求。无论是公共场所增设的充电宝,还是雨天提前备好的雨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准备,实则是对“有温度”服务的极致追求。它们让客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与感动。

服务,本就是一门艺术,而温度,则是这门艺术中最动人的色彩。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我们都应致力于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关怀。因为,只有让客户的心被温暖照亮,我们才能赢得他们长久的信任与支持。

 

 

微信图片_20250430144150.png

 

燕盎然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方法要适度”。

在我看来,“方法要适度”不仅是贯穿我们工作始终的重要原则,更是一种智慧与艺术的体现。它既非盲目追求极致完美,也绝非机械套用固定话术或手段去敷衍、套路他人。它更像是农民耕种时遵循的自然法则——旱时浇水,涝时排水,顺应时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恰到好处。

我目前负责的是网招工作,每天我都要与形形色色的求职者打交道。有的求职者个性强势,面对我们推荐的工作机会,总是不屑一顾,挑三拣四,觉得这份工作“不够格”,那份工作“不称心”,始终在各种选择间徘徊不定。这时,我常常陷入两难:是该以更强势的态度回击,还是以更谦逊的姿态去尊重并引导?

而另一些求职者则截然相反,他们性格优柔寡断,面对工作机会时,既觉得这个不错,又觉得那个也行,始终难以做出抉择。当你试图询问他们的意向,比如“先生,这两个工作您更倾向于哪一个呢?”他们往往会回答:“我再考虑考虑,您再给我推荐几个吧。”这类求职者,或许需要我们以更果断、更引导性的方式,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做出决策。

这让我联想到之前培训中提到的观点:人具有多面性,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时,我们不能“一刀切”,而应采用差异化的沟通策略,灵活调整我们的方法,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去应对。这让我想起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如同煎制小鱼,火候需恰到好处,过猛则焦,过弱则生。

对待求职者亦是如此。我们既不能过度热情、事无巨细地干预他们的选择,给他们造成压迫感;也不能过于冷漠、放任自流,让他们感到被忽视。相反,我们应该以适度的关怀与引导,与求职者建立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在并肩前行,共同成长。这种“适度”的智慧,不仅能提升求职者的体验,也能让我们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领导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430144153.png

 

职业技能培训事业部总经理 何科良

 

大家早上好,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主要围绕我在一家企业中看到的一组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展开。这组观点是该企业厂区文化的一部分,由七个“0”组成,它们深刻地反映了企业管理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理念。

这七点分别是:

第一,“有计划+无行动=0”。空洞的口号是无法带来任何实际的成果的,计划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行动去落实,那么它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有落实+未完成=0”。这说明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者目标设定不够合理。虽然有行动,但未能达成最终目标,这也是一种遗憾。

第三,“有价值+未发挥=0”。这一点表达的是因为缺乏发现价值的眼光,或者没有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导致这些价值被埋没。

第四,“有布置+无着落=0”。这反映出在任务分配和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布置的任务没有得到有效的跟踪和落实。

第五,“有计划+无耐心=0”。这表明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的人可能因为缺乏耐心而轻易放弃,无法坚持到底。

第六,“有任务+未沟通=0”。这会导致信息不畅,团队协作受阻,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

第七,“有能力+无态度=0”,即使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无法为团队和企业创造价值。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厂区文化展示,更是一种对企业管理、团队协作和个人素养的深刻反思。它们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计划、行动、落实、价值发挥、耐心、沟通和态度缺一不可。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观点中汲取智慧,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不断提升自己。

 

copyright© 2018-2025 四川百益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Baiyi Human Resources Group Co. , Ltd. 蜀ICP备11014011号-1Awesome Image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468号